发放清凉物资
近日,中建五局山东公司烟台韩华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组织党员先锋队以科学防暑为盾、以责任担当为剑,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,为劳动者筑起一道坚实的“红色防护网”。
党建引领:筑牢防暑“红色屏障”
“中暑初期会出现头晕、乏力、恶心等症状,严重时可能引发热射病,危及生命!”在涂装车间施工现场,项目党员代表正通过“防暑微课堂”向工友们详细讲解防暑降温知识。这个由党支部发起的“移动课堂”,已经成为项目防暑工作的特色品牌。课堂采用“理论+实操”的模式,不仅讲解防暑知识,还现场演示中暑急救措施,确保每位工友都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。“以前觉得喝瓶藿香正气水就行,现在才知道高温作业后不能立刻喝冰水,要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。”新入场的钢结构工人张师傅感慨道。
党员带头:打造“红色清凉驿站”
走进项目施工现场,最引人注目的是可移动遮阳棚。这些由党员带头精心设计的“清凉驿站”,可以根据太阳方位动态调整角度,为工友创造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。现场还配备了急救箱、测温仪、血压计等设备,盐汽水、绿豆汤按工种需求分类供应,藿香正气水等药品配备“用药提醒卡”,俨然一个小型“医务室”。
“我们建立不同工种的防暑台账,详细记录不同工种的作业特点。”项目党支部书记程伟介绍道。比如,对从事钢结构安装的工友,会提示增加盐分补充;对高空作业人员,则建议缩短单次作业时长。同时,根据工人作业强度,动态调整补给方案,精准调度物资配置。
党群连心:架起“红色连心桥”
“解忧杂货铺”是项目上最受欢迎的“打卡点”。这个由项目党支部自主运营的心理疏导平台,从开工便开始定期收集员工诉求,及时解决实际问题。针对年轻员工,党支部开展了“青春对话”系列活动。由项目班子与青年员工“一对一”谈心,既解决工作困惑,也疏导生活压力。“昨天项目经理发现我情绪低落,不仅调整了我的作业时段,还分享了他刚参加工作时的经历。”技术员小王感动地说,“这种被理解的感觉,比喝绿豆汤更解暑。”
在作业安排上,党支部创新实施“错峰作业2.0”模式。将混凝土浇筑等高强度作业安排在清晨或傍晚;午间则安排室内作业或技术交底等轻度工作。同时增设1小时“清凉午休”,确保工友得到充分休息。
党旗所指,行动所向。烟台韩华项目党支部用“红色引擎”驱动防暑工作,让党徽熠熠生辉,让党旗在工地上高高飘扬。(作者:付少华;审核:程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