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云泰中心”生长记:山东公司济南汉峪B02项目建设纪实

发布日期:2025-07-10
【字体:打印


5.JPG

项目团队研究解决难题


8.jpg

项目建设实景图


15.JPG

职工“幸福”驿站揭牌


沿着济南经十路俯瞰,高楼林立的汉峪金谷正成为济南强省会的“动力引擎”,在经十路与凤凰路交会的黄金坐标上,中建五局山东公司承建的济南汉峪B02地块项目“云泰中心”作为众多企业翘首以盼的现代化商务综合体,正承载着城市产城融合这一愿景拔节生长。

走进项目施工现场,二十出头的小周蹲在一侧进行钢筋绑扎,工装膝盖处磨得稍稍有些泛白;带着酒窝的老张正踮脚进行混凝土回弹,工装里的钢卷尺随着动作轻轻晃动……在这座10.45万平方米的热土上,建设者们埋头奋战,正午的阳光与钢筋混凝土交错的阴影,恍若星河倾泻。


工地上的“进度保卫战”

“我们浇筑的每一方混凝土,设置的每一根钢筋,都是为城市发展蓄力。”

“项目工期紧、任务重、标准高,我们必须克服阻力迎难而上,誓保如期交付!”在项目开工动员会上,项目指挥长徐玉强便立下“军令状”。近30名管理人员精神饱满、干劲十足,“开工即决战,起步即冲刺”的标语在探照灯下显得格外耀眼。作为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重要载体,项目涵盖高端商业、金融办公、人才聚集等多重功能,其建设的每一步都关乎城市产业升级的成色。

项目A栋加固筏板混凝土浇筑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,其方量达7000方,怎样才能让质量、工期得到双重保障?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,难题随之而来。

“温控是重中之重。”“材料部要协调好,混凝土必须供应及时!”早上8点的工地,柔和的阳光透过蓝色窗布洒进来,会议室里你一言我一语,激烈的讨论声伴随着清晨的鸟语虫鸣,会议桌上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被红笔圈的密密麻麻。

“7000方混凝土浇筑,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,都会成为定时炸弹。”项目生产经理李开远用激光笔扫过基础剖面图,一阵沉思后说道。

近2小时,大家对现场人员组织、材料供应、施工工艺及降温措施等方面进行逐项分析,并通过倒排工期将30项关键节点细化到天,使施工方案进一步明确、各施工环节无缝衔接,最终实现A栋楼筏板7000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提前两天完成。

2024年底,施工现场飘着雪花,项目副经理曾中兴眉头紧锁,看着墙上的LED倒计时牌上闪烁着红色数字——距离主体封顶剩30天,心中满是焦虑。

“雪照这样下下去,进度难保啊!”主体班组负责人老黄心急如焚。“那就迎‘雪’而上!从现在开始,必须将工程各节点的完成时间精确到天,关键节点细化到小时,一定要在保证质量、安全的前提下,加大人力物力,确保节点如期完成。”曾中兴手里攥着图纸严肃地说道。

然而,现实的困难远比想象中要大。混凝土运输车辆在积雪的道路上行驶缓慢,时不时还会出现打滑的现象;由于气温过低,混凝土的流动性不强,浇筑的难度大幅增加;气温骤降,工人们穿着厚重的棉衣,在现场艰难地操作着设备,效率比平时低了许多……

夜晚的项目总工办公室,墙面的施工进度图在白炽灯的照射下反射出淡淡的光圈,长条桌上摊开的施工图纸边缘已经卷起毛边,密密麻麻的各色标注彷佛也在诉说着工程的难度。

“这个位置施工时间太久!必须进行方案优化,优化后工期可以节省3天。”项目总工杨得建抓起马克笔,在施工图纸上画出了新的施工动线。

“安排专人洒融雪剂、清理积雪,保障混凝土及时送达!” “浇筑混凝土前务必将模板上的冰、雪清理干净。”“浇筑前做好混凝土测温,过程提高浇筑速度,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覆盖保温。”办公室里,讨论声、翻页声、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,项目班子集体思维碰撞,从施工流程、资源保障等方面调整、优化施工方案,绘制了最新施工进度图。

“抓进度的同时,绝不能在质量上掉链子!”在施工一线,李开远正拿着图纸与劳务班组进行现场交底,进度图上的红色箭头直指“主体封顶”。

“放心!我就喜欢啃硬骨头!”项目主体劳务负责人老黄说道。随后,他便带着施工班组快马加鞭推进项目建设,当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,标志着项目提前7天完成主体封顶。施工现场一阵欢呼,“虽然下雪对我们来说影响进度,但是实际上我们一点没受影响,我们守住了对于这座城市的承诺!”


BIM技术破解“异形深基坑”困局

结构较为复杂,二维图纸效果不够直观,导致效率低下、且返工几率较大……

传统安全管理信息滞后,感知数据获取不及时,导致施工一线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,无法实现精准预警……

“在前几年,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没啥好办法,现在不一样了,我们可以用BIM技术给工程装上‘智慧大脑’!”

“基于BIM技术,可进行三维建模虚拟建造、方案模拟智能巡检等,能有效解决施工管理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,以此提升项目施工效率。”晚上10点的项目会议室灯火通明,三维建筑模型在投影仪上快速旋转,项目总工杨得建正带领技术团队搭建BIM+智慧工地管理平台。

“杨工,项目异形结构超深基坑的支护结构设计比较复杂、施工难度大,如果还按照原方案进行施工,过程管控是个难题啊!”

突然,桌面的手机响起,电话那头施工班组老郭的声音有些颤抖。“别急!我正在通过BIM技术进行三维推演,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、比选,看到底哪个方案最合适,确定方案后第一时间进行组织交底。”电话这头的杨得建,一边拿着手机回复,一边敲击着键盘进行调整方案、模拟施工。

在后续的时间里,杨得建运用BIM技术对基坑的形状、围护结构、周边环境以及各类监测点建立模型,通过多方案建造比选,最终选用“桩锚结合+自动化监测”技术,同步引入“智慧工地”系统实时智能监测预警保障作业安全,成功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、周边环境敏感等系列问题,让一线施工“安全感满满”。


让产业工人“有为”又“有位”

“老李,下班了没?咱先休息一会还是先洗衣服啊?”

“先休息,忙一天了,下了班就想好好歇歇,每天在现场工作,身上有混凝土浆、木屑是常态,衣服攒一攒再洗吧!”项目安全总监苟杰走进工人生活区,只见宿舍门口的工友老李脸上挂着笑容,正一边抖落着身上的灰土,一边与爱人视频通话。

工友冬季洗衣难、洗浴难!怎么办?项目班子心里开始寻找切入口。

恰巧此时,山东省建设建材工会发布了《关于开展全省建设建材系统建设项目职工(农民工)“衣着干净上下班”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项目积极响应号召,与公司、分公司进行三级联动,率先开展首批A类试点工作。山东省建设建材工会主席马长征多次前往公司项目进行调研,通过开展工匠人才座谈会、联学联建等方式,对项目工会阵地建设工作进行有力指导,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,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。

“项目为商业办公楼建筑,占地面积狭小,驿站设置在哪里最合适呢?”在前期选址过程中,“幸福”驿站建在哪里,成为了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。

项目会议室里的大屏幕上,杨得建握着鼠标在图纸上画出几个圈点。“选址最主要的还是要方便工友上下班。”“是啊!第一个位置离现场太远,感觉不太合适;第二个位置更合适一些……”会上,经过安全、工程、技术等多部门联合策划研究,最终将“驿站”选址定为——项目裙楼夹层。

选址确定后,项目团队紧盯目标任务、加快施工进度,短短两周建设落地公司首个职工“幸福”驿站,最大限度满足工友洗浴、更洗衣物等各方面需求,实现功能、颜值“双在线”。

“现在不一样了!中建五局给我们建设了‘幸福’驿站,配备了洗浴间、更衣室和洗衣房,还为一线工友提供统一工装和集中清洗服务,让我们能够每天‘干干净净上下班’!”在省建设建材工会主席马长征,副主席王轶前来观摩暨揭牌仪式上,一线工友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“明年此时,这里将亮起金融数据的荧光,成为集高端商业、金融、办公等多种城市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新高地、人才聚集新地标、科创金融新引擎。”站在云端的安全施工平台俯瞰城市全景,项目指挥长徐玉强自信地说道。


从蓝图规划到楼栋高起,塔吊挥舞间,代表着建设者们的赤诚与匠心;钢筋铁骨里,凝结着科技建造的智慧与创新。回望过往,五局山东建设者们在这片热土上精耕细作,以行动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成功摘获省市级荣誉30余项。如今,项目处于装饰阶段,A栋主楼已突破130米高度,它如一支巨笔直指苍穹,逐渐成为汉峪金融商务区的“新封面”。(作者:陈培培、李凌飞

中建集团微信

中建五局微信

五局山东微信

网站地图  |  法律声明  |  常见问题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纪检监督举报  |  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  |  合规咨询举报

Copyright ©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

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
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
验证码:
CA登录  CA驱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