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雪行动
主题团日活动
慰问环卫工人
在山东公司烟台正大尚誉府项目工地上,钢筋混凝土的骨架正拔地而起,机械的轰鸣声与金属的碰撞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建设交响曲。在这片繁忙的景象中,项目团支部的年轻人正以“开心乐观、较真认真”的青春姿态,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奋斗故事。他们的身影或许不够高大,却像工地上那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螺丝钉,以细致而牢固的方式嵌入项目的每一个运行环节,用青春的热忱和专业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
快门与库房:光影内外的较真
材料员洪日,在项目部有个公认的标签——“小太阳”,这个称号不仅源于他永远挂在脸上的灿烂笑容和饱满的工作热情,更因为他是项目部的专属摄影师。每当项目迎来关键节点、举办重要活动时,你总能看到他扛着相机的身影。为了捕捉最完美的画面,他常常不顾形象地摆出各种拍摄姿势:半蹲、侧身、低角度斜躺……这些搞怪的动作引得同事们忍俊不禁,戏称他这是在练习“工地瑜伽”。但在这份看似轻松的表象背后,是他对工作的极致认真:每次拍摄前,他都会提前策划方案、反复踩点、精心构思构图,力求用镜头语言展现项目建设最积极、最有活力的一面。
然而,摄影只是洪日的“副业”,他的本职是材料员。在这个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岗位上,他展现出了同样的专业态度:如何确保材料按时、按需、按质供应?如何一丝不苟地做好收料、记账、保管和发放?这些问题是他每天思考的重心。几年的工作历练,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:建立详细的物资台账、制定科学的领用流程、实施严格的现场管理。他说:“镜头捕捉的是瞬间的光彩,而材料管理则是项目平稳运行的基石,两者都需要同样的专注和较真的态度。”正是这种双重的坚守,让他既成了项目建设的记录者,更成了物资保障的守护者。
安全线与绿豆汤:刚柔并济的守护
安全员宋树辉的职责是守护工地的安全线,夏天来临,酷暑难当,预防施工人员中暑成了他心头的大事。于是,他主动给自己加了一项特殊任务——当起了“清凉外卖员”。每天上午十点,他都会准时把食堂熬好的绿豆汤搬到工地现场,一碗碗送到工友手上。整个夏天,风雨无阻,这份带着凉意的坚持,成了工友们心中一份实实在在的关怀。
宋树辉的细心远不止于此。每天下班后,当其他同事都已离开,他总要在项目部的办公区“巡视”一圈:检查有没有忘记拔掉的充电器,查看有没有亮着的灯没关,确认每扇门是否锁好。发现这些细微的疏漏,他就会立即处理。在他看来,安全没有大小之分,办公室的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忽视。这看似简单的举动,既是他安全职责的延伸,也是他热心肠的自然流露。他说:“安全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,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。”正是这种将“较真儿”精神融入日常点滴关怀的工作态度,让他守护的安全线不仅有力度,更有了温度。
图纸与夜校:薪火相传的课堂
在项目年轻技术员和施工员心中,耿浩是他们最信赖的“师兄”。作为团支部的骨干成员,耿浩深知新人初入职场的迷茫与困惑。如何让书本知识尽快转化为实践能力?如何帮助年轻人少走自己当年走过的弯路?怀着这样的思考,他依托团支部平台,发起了“青年技术夜校”和“现场微课堂”。
他的课堂很少照本宣科,通常是拿出白天在工地上拍的问题照片,或者摊开那些被翻得卷边的图纸,结合自己刚工作时踩过的“坑”和遇到的难点,用最接地气的话讲解复杂的规范条文和施工工艺。他乐于分享自己参与技术攻关的经历,从最初的茫然到最终的领悟,其中的经验教训都毫无保留。他常说:“我刚来时也啥都不懂,图纸上的线是冷的,但咱们一起琢磨、讨论,知识就能活起来,真正用在实处。”
在钢筋水泥间,书写青春注脚
在烟台正大尚誉府项目的建设工地上,这样的年轻身影还有很多:严谨细致的预算员、精益求精的质检员、任劳任怨的施工员……他们岗位不同、职责各异,但那份“开心乐观”的活力与“较真认真”的劲头却是相通的。当工地的轮廓日渐清晰,这些年轻的力量也在不断成长。他们用专业和热情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,用实际行动证明:青春的价值,不仅在于仰望星空的理想,更在于脚踏实地的坚守;不仅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,更要有扎根岗位的定力。
正如一位团员所说:“我们的青春,就是要在这片工地上绽放最耀眼的光芒!”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,这群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,为城市建设贡献着青春力量,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建设者的青春注脚。他们的故事或许不够惊天动地,却以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、奉献的人生最精彩的真谛。(作者:潘燕;审核:闫大林)